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領域將迎來一項新規(guī)。
3月6日,新華社披露《關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(zhí)行情況與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(摘要)》(下稱“預算報告”)。其中在提及2025年主要財政政策時稱,加強財政與金融配合,出臺規(guī)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存量項目建設和運營的指導意見。
第一財經采訪PPP業(yè)內人士了解到,上述意見征詢過內部相關部門及地方政府意見。其中較為核心的內容,包括推動金融機構支持合規(guī)的存量PPP項目融資等。
為了解決此前PPP項目諸多問題,2023年11月,國務院辦公廳轉發(fā)國家發(fā)改委、財政部《關于規(guī)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》(下稱“115號文”),將PPP模式范圍縮窄至基于使用者付費特許經營模式。PPP回報機制也聚焦使用者付費。
隨著PPP新機制出臺,此前不少PPP相關文件被廢止。而官方同時也公布存量PPP項目分類處理意見,已經明確存量項目管理要求,運營項目嚴格履約,按效付費。
由于此前的部分PPP文件被廢止,一些金融機構對部分存量PPP項目的合法合規(guī)性存疑,因此中斷了對部分存量PPP項目融資支持,不再提供貸款。
一些地方財政人士此前也告訴第一財經,因各方對存量PPP項目分類處理要求、特別是在建項目相關要求理解把握不一,調研發(fā)現(xiàn),當前在建項目融資面臨較多困難。一些銀行總行將授信審批權限上收,且明確要求對未簽署融資協(xié)議或未提款的項目,原則上不再予以支持。
根據(jù)此前財政部數(shù)據(jù),截至2022年11月底,2014年以來累計開工建設PPP項目6687個、投資額11萬億元。
龐大的存量PPP項目融資難問題,也引起了各方高度關注。而隨著上述預算報告明確出臺規(guī)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存量項目建設和運營的指導意見,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