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黼平(1771—1833),字繡子,又字貞甫,梅縣東郊東街村人。14歲作《桐花風(fēng)傳奇》,為嘉應(yīng)州刺史戴近堂及社會名流所賞識。19歲以詩賦補(bǔ)弟子員。清嘉慶三年戊午科舉人;嘉慶十年(1805)乙丑科進(jìn)士。選翰林院庶吉士。后告假南歸,曾主講廣州粵華書院、東莞寶安書院。館散后,由翰林院庶常改任江蘇昭文縣知縣。公余之暇,手不釋卷,故民間稱之為“李十五節(jié)生”。他治漢學(xué),工考證,精通樂律音韻,詩歌造詣也很深。李黼平在昭文縣令任內(nèi),為政寬和、廉潔。后以改革漕運陋規(guī),因?qū)倮籼潛p國庫錢財,為奸吏誣告,遭判入獄七年?;貜V東后,兩廣總督阮元,雅重李氏文才,聘請他到“學(xué)海堂”授課。他悉心培植,教育學(xué)子,十年如一日。門下登科第者頗多。李黼平畢生志行誠樸,治學(xué)嚴(yán)謹(jǐn)、著作甚豐。計有《易刊誤》2卷、《花庵集》8卷、《毛詩?義》24卷、《讀杜韓筆記》2卷、《小學(xué)樗言》2卷、《說文群經(jīng)古字考》2卷及《吳門集》《南歸集》等。
李黼平的詩,雄渾、典麗,又婉約深沉,別有風(fēng)骨?!赌蠄@詩社行》這篇七古,以激越的情懷,盡情嘔歌了南園詩社諸雅士,形成嶺南詩派的雄直、磅礴氣慨,誠為中華詩詞史冊上熠熠生輝的一章。他尤精通樂理,清史儒林傳稱其年十四即精通樂譜,研究詩經(jīng)。所著《毛詩?義》24卷,阮大傅把它列入皇清經(jīng)解。至于他的古今體詩,后人評說:“繡子先生詩,不特粵中之冠,且有清二百余年風(fēng)雅宗主之稱也”。阮元以“文星”待之。李黼平與宋湘、黃香鐵、黃遵憲、丘逢甲并稱為嘉應(yīng)五大詩人,為嘉應(yīng)客家文化增添光彩。“李先生功名顯而官運蹇,著述豐而家境貧,誠為樂道安貧之君子也。”其生平收入《中國歷史名人錄》。清道光十三年(1833年)病逝,終年63歲。